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动态 > 本会动态 > 正文

这份分析报告告诉你,2020年湛江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商品和服务原来是这些

2021-03-11 22:34:32   点击:   来源:
这份分析报告告诉你,2020年湛江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商品和服务原来是这些
 
2020年,湛江市消委会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332件,投诉总量基本与去年持平,解决率100%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74万元,公益代理消费者诉讼147件。
一、投诉基本情况
(一)投诉性质分析
根据投诉性质分类,质量574件,占24.61%;价格566件,占24.27%;售后服务232件,占9.99%;合同165件,占7.08%;安全89件,占3.81%;虚假宣传86件,占3.69%;假冒84件,占3.60%;计量23件,占0.99%;人格尊严11件,占0.47%;其它502件,占21.52%。其中,质量、价格、售后服务、合同、安全占消费者投诉的前5位。
(二)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
2020年,全市消委会系统受理商品类投诉1608件,占投诉总量的68.95%;服务类投诉544件,占投诉总量的23.33%;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投诉180件,占投诉总量的7.72%。
1、商品类
商品类投诉1608件,其中医药及医疗用品类444件,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27.61%,位居第一;家用汽车及零部件投诉275件,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17.1%,位居第二;食品类投诉175件,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10.88%,位居第三;家用电子电器类、服装鞋帽类、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紧跟其后。
从商品类投诉中的具体商品看,居前五位的分别是:医疗器械、食品、服装、汽车及零部件、房屋。
2、服务类
2020年,全市消委会系统受理服务类投诉544件,占投诉总量的23.33%。其中:生活、社会服务类投诉196件,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36.03%,位居第一;电信服务投诉88件,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6.18%,位居第二;销售服务投诉73件,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.42%,位居第三;文化、娱乐体育服务、房屋装修及物业位居第四和第五位。
从服务类投诉中的具体服务看,居前五位的分别是:移动电话服务、餐饮服务、远程购物、美容美发服务、保养修理服务。
二、投诉热点分析
因疫情影响,2020年投诉情况呈阶段性变化较大,疫情爆发阶段部分消费领域投诉问题突出。
(一)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暴增
2020年,全市消委会系统共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644件,仅第一季度就受理达580件。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是:一些不法商贩哄抬物价,造成口罩、酒精及测温仪等防疫用品价格上涨;以次充好,以普通口罩冒充医用口罩;夸大宣传普通口罩的功效;以物质紧俏为由虚假订货,先收取大额订单,却迟迟不发货。
如廉江市福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违反国家在预防、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、价格管理等规定,哄抬物价、谋取暴利,严重扰乱市场秩序,情节严重,其法定代表人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 
 
(二)合同退订纠纷集中
疫情爆发初期,因疫情管控等不可控力原因,导致消费者取消出行、游玩、聚餐等计划,投诉主要反映在餐饮服务、交通运输、旅游等三大领域,反映的问题主要是:经营者不愿退还订金;经营者收取不合理的手续费;互相推诿,致使消费者迟迟拿不到退款。
如杨先生在开发区某大酒店春节期间聚会订餐,因疫情需取消定金,商家期初不同意,经调解,双方达成合意。
(三)电信服务投诉明显上升
2020年,全市共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88件。投诉的主要问题是:一是网络质量问题,如不限量套餐上网速度遭限制、网络不畅通、通过微信发送文件失败;二是资费问题,如套餐资费不明确、告知不详实、套餐上升容易下降难;三是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,接到垃圾短信或商业短信,给消费者造成困扰等。
(四)远程购物消费纠纷多
2020年,宅经济促进了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,视频网站、自媒体、电商平台等“直播带货”方式进行远程购物成为消费新时尚,小到农产品,大到高价值消费品,相继进入“网红直播间“,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少”翻车”事件,如辛巴“假燕窝”事件,罗永浩“假羊毛衫”事件等。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:一是直播产品信息不对称,部分主播夸大宣传,甚至隐瞒产品瑕疵;二是货不对版,甚至存在销售“三无”或伪劣产品的情况;三是恶意刷单、刷消费者好评等不正当竞争,存在诱导购买嫌疑;四是承诺不兑现、售后无保障,主播、平台与商家之间互相推诿。
(五)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
近几年,预付式消费纠纷逐年上升,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、商超百货、美容健身等消费领域,投诉的主要问题是: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承诺不符;二是以低价或巨大优惠吸引消费者购卡,而后却无法兑现;三是商家以“内部规定” “合同约定”等霸王条款拒绝消费者的退款诉求;四是诱导消费者进行“消费贷”“金融贷”,当消费者因质量问题要求退款时,却以各种理由拖延、拒绝。
如开发区黄女士在某母婴店游泳馆办理了2张游泳卡,价格为1000元/张,每张卡的消费次数为68次。其中一张卡剩余22次,另一张卡剩余34次。因小孩身高、体重增长,泳池空间有限,导致无法继续使用,黄女士要求退卡遭拒。市消委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,经营者同意退还未消费的费用807元给黄女士。
(六)家用汽车消费投诉维权难
2020年,全市共受理家用汽车及零部件投诉275件,其中售后问题95件,质量问题88件,合同问题92件。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是:一是汽车质量问题鉴定难,消费者不相信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,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高额检测费又让消费者畏难;二是汽车三包责任履行难,一些汽车经销商对三包规定的维修内容、次数、时间计算、行驶公里数等执行大打折扣;三是合同违约兑现难,主要反映在强制保险、变相加价、订金不退等方面;四是销售宣传鉴别难,主要表现在销售信息不对称、承诺不兑现或者巧立名目收取各种手续费。
如罗先生在麻章区某4S店购买的车辆刚驶出4S店不到十分钟,显示器警示发动机故障。消费者要求换车,经销商不同意。市消委会调解,要求进行鉴定,厂家出于某种考虑,没有进行鉴定,和消费者达成和解。
三、建议
一是加快预付式消费地方立法进程。近年来,预付式消费纠纷逐年增加,预付式消费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和优惠的同时,一些经营者因经营不善携款跑路,或对售前承诺无法兑现,或是设置“霸王条款”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。为提振消费信心、规范消费市场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建议加快预付式消费地方立法进程。
二是加强对消费新业态、新模式的监管。当前,互联网经济衍生出一些新的经营业态、商业模式,也带来了“直播带货”、社区团购等新消费模式。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促进新业态的健康发展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《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》,同时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,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“九不得”。相关经营者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,加强行业自律,严守法律底线,创造让消费者敢消费、愿消费、放心消费的和谐消费环境。
三是积极引导消费新观念。目前,“盲盒热”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新时尚。据统计,2020年大约20万年轻消费者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上的盲盒花费超过人均2万元人民币。“盲盒热”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。建议积极引导消费者形成科学、健康的消费观念,同时各级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盲盒经营模式的规范,避免其畸形发展。